碧云寺的传说

鑫园
2018-08-08

披发祖师的传说

碧云寺大殿上高大的佛像,称为披发祖师,又名玄天祖师。为什么叫披发祖师?话说又这样一个来历:传说,披发祖师在碧云寺静心修道几十年,吃尽千难万苦,百折不回,精心苦炼,最终得道成仙。在未脱胎换骨之前,上天还要对他进行最后测试,究竟是否真心。

九月初九的早上,祖师爷刚起床,头未梳,脸没洗,突然一俊俏女子出现在他面前,面带喜色,朝他投情,祖师爷见女子站在面前,顿时火冒三丈,二话不说,提起宝剑,一声大喊:“哪来妖女?胆敢闯进老爷卧室,看剑”!那女子早有防备,一闪身往外便逃,祖师爷火气未消,提剑直追,女子故意向南边险岩处跑,跑到岩边,一看万丈深渊,无路可逃,回头一看,祖师爷气势汹汹,手指女子大叫到:“妖女,哪里逃”!眼看难逃利剑之砍,就飞身跳下险岩,祖师爷追到岩边,见女子跳岩身亡,才醒悟过来“糟了,我行善修道,为什么还穷追不舍,把一女子逼迫跳岩,我修道何用?我该死也。”就纵身往岩下跳去,披头散发,命归西天。

原来这是上天的安排,女子是观音化身,接他上天,封为玄天祖师,真武大帝,玄天祖师神通广大,降妖除魔。后人为纪念他,建盖玄天阁(现在的祖师殿),又名真武殿。将其终身塑于庙中,手提七星宝剑,披头散发,手指前方,就是追赶妖女的姿势。

至今,袓师殿上挂有匾联记载。上联:诞降三三月万象总归三尺剑。下联:身飞九九天诸雷听令七星旗。说祖师爷二月三日是他的生日,九月九日是他的祭日,碧云寺三月三庙会就是由此而产生。

碧云神泉

俗话说:山有多高,水有多高,碧云山,山高连云,山上照样有水,并且是神泉之水。

碧云寺山后有一塘清泉,称之为神泉。眼看出水水源并不明显,是人工用散石围砌的一个不到4平方左右的一个小水塘,溶量在10立方之多,可就是与一般水源不同,上万人用之不尽。明朝至民国时期,科学不发达,碧云寺用水都是人挑,每年从农历二月二十八开始,明星村委会就要组织30-40人(年青男劳力)到碧云寺挑水供应三月三宙会使用,并且每个人每天必须挑30多担方能保证用水。合计每天1000多担水,每担重40公斤,日用水量40吨,可就是挑不干这个能溶10多吨的小水塘。

小水塘过去称之为碧云大井,因有用不完的水故名大井。1985年复建碧云寺后,再原基础上对碧云大井进行修整,增设了一个蓄水池。改用机器提水,游客增多,用水量增大,然碧云大井就是有用不尽的水,真令人深思不解。

关览砍

关览砍,位于碧云山南面险岩峭壁处,传说,关览砍是关圣帝君一刀砍下一个巨石所得名,农历五月十三,关圣帝君特别兴奋,提着大刀到后山去磨,可是无水干磨,就在着急无水磨刀,突然天上下起雨来。关圣帝君想,天助我也。刀磨好后就走到岩边试试快否,抬刀一砍,万吨巨石落入山脚河底,刀痕一模一样。

一丝不走,大石是关圣帝君试刀一刀砍下,由此起名关览砍。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关圣帝君磨刀的日子,五月十三下雨就象征着当年风调雨顺,五月十三不下雨,就意味着当年干旱无雨。当地老百姓对这一天抖特别关注,在农业生产上流传着“立夏无雨望十三,十三无雨一年干”的农谚。

注解:三国时期,关羽去世后,逐渐被神化,被民间尊为“关公”,又称美髯公,明代开始被称为“关圣帝君”。

莲花峰

莲花峰为碧云寺至高点,据说,碧云寺山顶最高处险岩峭壁,怪石嶙峋,人都站不稳,可披发祖师就选这尖尖险岩作为练功之地,天天早上天刚蒙蒙亮,就在此练功,练来练去,道法无边,硬把一个尖峰踏成了莲花形状,在后山远处,细观看,恰似莲花,站在峰顶上看,更象开放的莲花,从而就取名为莲花峰。

莲花峰还有一绝,莲花中间天生一个仙洞(藏经洞),从峰顶到出口处约30米,是碧云寺的又一奇观,洞口一头通往峰顶平台,一头通往南边险岩,十分惊险,人到此处就向在半空中一样,美不胜收,真仙境也。


抚仙湖鑫园假日酒店

订房电话:0877-8088777
13987763026
15758030986
13987794478
地址:抚仙湖阳光海岸景区里面

分享